作者:付梦琪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医院
一、病例分享:
男性,35岁,腹痛、腹胀入院5天后胰尾部及左下腹压痛明显,超声复查如下:
图片一组:胰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胰头部厚约2.3cm,胰体部厚约2.4cm,胰尾部厚约3.5cm。实质回声稍低、欠均,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图片二组:胰腺周围小网膜囊回声增厚、增强,其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差。降结肠旁脂肪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可见无回声区沿降结肠走行延伸至盆腔,无回声区透声差。
二、急性胰腺炎声像图再认识:
声像图一组系列改变即为急性胰腺炎声像图典型表现,不再在此过多解读。对于胰腺周围间隙积液的原因,在此我们做一下解读:
1、急性胰腺炎的积液为什么会出现在小网膜囊呢?
网膜囊是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间的一个扁窄间隙,又叫小腹膜腔,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右侧借网膜孔和腹膜腔相通。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胰腺位于肾旁前间隙内,紧邻小网膜囊,胰头部被十二指肠弯曲包绕。胰腺炎时,胰蛋白酶和诱发激活的其他酶,对胰腺和周围组织发生消化作用。病变除沿解剖间隙扩散累及到远离胰腺周围而在解剖间隙存在与胰腺周围间隙相通的部位外;酶的破坏作用,以及筋膜存在薄弱区,可累及不在胰腺同一解剖间隙内的组织、器官。
2、急性胰腺炎的积液为什么会出现在降结肠旁呢?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存在着横向及纵向两种方式。胰腺居肾旁前间隙内,横结肠系膜根部,腹膜横行反褶于胰腺的前方。因此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横向扩散,向前方首先易进入到横结肠系膜两层腹膜之间,或同时也累及小肠系膜根部及系膜。病变还较易向左、右扩散,达到降、升结肠及十二指肠后方和周围。向后扩散除达到胰后的肾旁前间隙,还可破坏筋膜屏障,进入到肾周、肾旁后间隙,产生与前述相同的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表现,同时可有相邻肠管受压、推移的改变及征象。
小结: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急性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发病前常有饮酒、饱食或高脂餐史、有些病人既往有胆石症发作史。胰腺炎一般认为是由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引起的化学炎症。实验室检查有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急性胰腺炎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临床上以前者较多见,病变较轻发病数日后即可恢复,也可发展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后者较少见,病变严重,可并发休克、胰腺假性囊肿和脓肿,病死率高达25~40%。
后附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
1、典型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呈弥漫性肿大,以前后径增大为主。个别胰腺炎为局限性肿大,多见于胰头和胰尾。
2、形态和边缘的变化:胰腺形态与边缘的改变,比大小能更客观地反映胰腺的病理变化。轻型炎症时,胰腺边缘整齐,形态规则;重型时边缘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胰腺与其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边缘不光滑。
3、内部回声:水肿型胰腺炎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多数回声明显减低,个别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出血坏死型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可有液化灶。
4、胰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当胰液外漏时扩张可消失或减轻。
5、积液:可见于小网膜囊、肾旁前间隙、腹腔、盆腔、胸腔,最常见的部位为小网膜囊。
6、胰腺脓肿:胰腺正常结构消失,内部呈不均匀的混合回声,是最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之一。
参考文献:
[1]闵鹏秋,严志汉.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一个腹部影像诊断难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39(4):-.
[2]齐振红,戴晴,姜玉新,胰腺炎.超声诊断学第3版.
[3]董鹏,刘文娟,崔慧,等.徐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脂肪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6(4):-.
医院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胃肠超声培训基地,常年举办手把手带教培训班,对胃肠超声感兴趣的可随时预约,报名学习班请提前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