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要说
最近发生的三种颜色事件调动了无数人的神经,近期网上又出现了不少针对事件真假质疑的言论。
当然,我们内心无比希望这件事是假的!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小编觉得有价值的内容。
1
前段时间发生了携程亲子园事件,没想到只隔了两周,又发生了三种颜色事件。红黄蓝事件的严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光溜溜」的「医生叔叔,医生爷爷」都是谁,这种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许多人几乎要猜测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背后有一条带血的利益链条。
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创伤的影响和治疗。
虐童事件是针对全社会的创伤。如果说携程亲子园事件只是I型创伤,红黄蓝这件事绝对够得上II型的标准,长期的、有组织的、对幼儿的群体性侵。光是想到这几个词,就让人头皮发麻!
经历过创伤的人,在真正理解发生了什么,并且能原原本本讲出来之前,他们不会遗忘。
2
携程亲子园事件,被虐待的孩子里,有人接受了医生诊断。诊断书上,医生说得很克制:「近一周遭受创伤事件后,情绪及行为改变」,诊断为「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遭遇重大冲击之后,整个人的反应都变得不正常了。
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现在这个阶段,叫做急性应激障碍。处理得当的话,一个月之内就会好转。一个月好转不了的,有可能会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PTSD。
那些经历了越战的老兵,很多就得了这个病。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创伤还会栩栩如生。
3
那么,会有哪些「情绪及行为改变」呢?
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
第一组叫作创伤性再体验症状,经历过伤害的人,在他的思维、记忆或梦中会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细节,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在毫无防备的时候,会身临其境,误以为创伤事件再次发生。
第二组叫做回避和麻木类症状,经历过伤害的人,会持续性地,极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任何事件或场景,拒绝参与一些实际上没有危险的活动,有人甚至会出现选择性的遗忘,无法想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第三组叫做高唤起症状。这个人会过度警觉、常常会有强烈的惊跳反射,注意不集中、容易有攻击冲动,还有弥漫的焦虑情绪。
这些是成人身上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有些症状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没有完善的理智去理解,所以会表现得更严重。
4
其实最大的危害,是人的「信任」系统,经这种事情后彻底失灵了。
举个小例子,你出门散个步,是没问题的吧?因为我们都「相信」马路上是安全的。但一个遭遇过马路杀手的人,从事故中活下来,他可能身体机能康复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再「相信」路上是安全的。
他走在马路上,听到喇叭声就吓得尿裤子,这叫创伤性再体验;
他再也不敢出门了,这叫回避和麻木;
他一看到开车的人就握紧拳头,这叫高唤起。
看到这些症状,有没有想到什么?
没错。这件事的受害者,早就不只是几个孩子了。
有多少孩子的家长,从此将会草木皆兵,不得安宁。
事件曝出后,就看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今晚,有多少父母在认真盘问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
很多家长问完了,没问出什么来,刚松了一口气,转念又会想:「孩子说的,就是全部的事实吗?会不会有什么东西我没有问到?有一些事他看到了也许不敢说?或者他根本不知道那是过分的?」
更惨的是那些问出了「有什么」的家长。
哇靠,这下纠结了。这该怎么办?要不要找园长投诉啊?要不要跟其他家长商量一下,联名反映情况?或者干脆!把监控录像调出来看看?
别觉得好笑,这是真事儿!
有人说,这也没什么不好,家长就该多防着点儿老师,总比疏忽大意的好!
但这不是典型的「过度警觉反应」吗?
防着老师?很多老师也是受害者好吗。
今后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磕一下碰一下、肿一块,老师都「有理说不清」,要怎么才能自证清白?
想一想这舆论环境,这工作压力……岂不是快跟中国的医生一样惨了?
5
携程「好心办坏事」之后,包括携程在内的电商企业,乃至所有企业,都该思考下幼儿园如何监管、是否有必要再开设的问题。
这不就是典型的「回避症状」吗?
没有托儿所,苦的是年轻的爹妈啊。
最彻底的回避症状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下定决心——以后不要生孩子了,生不起了!
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经历过这件事,社会要花多少代价,才能重建「信任」呢?
那不是装几个摄像头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创伤治疗里,这叫「安全行为」,它能带来短暂的安宁,长期却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它无助于真正修复「信任」。它让人时刻戒惧着。你必须保持紧绷,不能放松,不能信任任何人,否则就不安全。这些措施,本质是强化了危机感。
暂时的安全之后,还要修复长期的「安全感」。
安全和「安全感」,不完全是一回事。孩子待在家里,是安全的。但总会有一天,他要走出去。也许去一个新的幼儿园,认识新的老师,离开爸爸妈妈。他会不会觉得很危险?他能不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他会逃吗?他相信跟新的老师在一起,是安全的吗?——这才是「安全感」。
原文
微博
李松蔚PKU侵删WOLO青年不设限
Weonlyliveonce
三月轻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