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在医药卫生学部产生的7位院士中,李兆申教授为本刊共同主编,董家鸿教授和田志刚教授为本刊常务编委,在此对三位教授表示由衷的祝贺!
医药卫生学部(7人)
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董家鸿
年03月
清华大学医院
李兆申
年10月
医院
马丁
年04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乔杰(女)
年01月
医院
田志刚
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锐
年05月
兰州大学
张英泽
年06月
医院
李兆申教授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专家,现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导,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30年。
在胰腺疾病、胆道疾病和胃肠疾病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成果,深入开展胆胰疾病内镜微创治疗,国际率先建立四项胰腺癌内镜诊疗新技术,提高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国内率先开展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国内率先开展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脏器功能支持和后期并发症微创治疗新技术,急慢性胰腺炎诊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率先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国内较早开始炎症性肠病内镜治疗及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建立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标准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为我国消化内镜技术普及和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等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40余项,。获国家专利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4项第一、1项第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董家鸿教授医院执行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首席专家、我国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领域著名专家和中青年领军人。美国外科协会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法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学术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肝脏移植及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及狭窄、胆管损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疗领域卓有建树。
在国际上,他首先提出精准外科理念,创立“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为优化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他创用精准肝胆外科术式根除肝内胆管病变,实现复杂胆道病治疗从缓解症状向治愈疾病的转变。
作为主研人,他完成的“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和实验研究”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连续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医药方面的空白。
田志刚教授田志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年10月11日出生,山东莱州人。年获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年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学位,年获卫生部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原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肿瘤免疫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员和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名词(免疫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年开始五次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专门从事肿瘤免疫与抗癌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美研究期间的三项产品申报FDA并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年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年获国际抗癌联盟研究项目奖。
年以来,共主持40余项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现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项目、国家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安徽省十五重大医药专项项目。近年来共发表论文余篇,英文刊物发表论文23篇,17篇收入SIC。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