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都不要喝了酒精会给干细胞DNA造成

日常生活工作压力大,喝点酒解解压;失恋失意意难平,来点酒发发泄;同事朋友聚聚餐,上顿酒促进感情;佳节庆祝逢喜事,拼顿酒祝祝兴。

酒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遇到各类事情的时候总能和酒挂上钩,上到祭祀先祖,下到婚丧嫁娶,美酒已经与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关联在了一起。

喝酒每年会有多少人送命?

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原因!在我国每年有70万人因为而喝酒丧命!

关于喝酒的谣言:

喝酒降血压,喝酒活血化瘀,喝酒保护血管,喝酒软化血管......喝少量酒后6小时内,部分人的血压可能会下降,但过了6小时血压会升高,且长期喝酒会导致高血压风险明显增加;喝酒越多,血压越高。喝酒不但不保护血管,不软化血管。相反喝酒会损伤血管,加重血管硬化。

喝酒的危害:

喝酒会导致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喝酒越多,血压升高越高;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诱发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会导致心律失常、导致心衰风险增加;会导致肝功损伤,导致酒精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会导致消化道疾病风险增加,导致胃出血;会导致癌症风险增,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与7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包括了食管癌、肝癌等中国高发癌症。

江湖传闻:少量喝酒有益于身体健康!——真相如此吗?

小酌怡情,大酌伤身,人们总是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喝点小酒的理由,但真相真的如此吗?少量的摄取酒真的对身体有益吗?

全球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入选了0万人参加的研究,结果显示,没有所谓的少量喝酒有好处的说法:即便是极其少量的饮酒(不管是啤酒、白酒、红酒),对身体都没有任何益处。

年《BMJ》科学期刊曾发布一项队列研究,认为“适度”饮酒也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而年世界顶尖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的研究告诉我们,虽然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但在喝酒这件事上真的跟剂量没有关系!最好一口也别喝!

全球知名的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这次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乙醇(酒精)及其体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上。这项研究的结果让全球所有“嗜酒的酒仙们”如坐针毡:酒精代谢后产生的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

喝酒大部分的毒害都来自于乙醇在体内的氧化产物——乙醛。乙醛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份子,见到人们的DNA就要冲上去大肆破坏。不过人体内,仍然有两道针对乙醛的防线。

第一道,就是我们都特别熟悉的乙醛脱氢酶(ALDH2)。这种酶能够将乙醛分解成无毒害的乙酸盐,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之一代谢掉,这也是为什么喝完酒会觉得很热,因为酒都被当做能源代谢了。但是,因,全世界大约有5.4亿人携带ALDH2功能缺失突变,而且大多是亚洲人。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ALDH2突变携带者能够占到总人口的36%。ALDH2突变的人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一喝酒就脸红!你身边一定有那么几个一喝酒就脸红的朋友吧!不要再相信那些所谓的喝酒上头的人能喝了,那是酒精代谢不掉的表现!

酒精代谢不掉,人体怎么对抗乙醛带来的损伤呢?这就要靠第二道防线——FANCD2蛋白了。FANCD2是一种DNA交联修复蛋白,在DNA受到损伤时,通过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性末端结合(NHEJ)把DNA修正到正常状态。FANCD2是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基因,它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很容易断裂,DNA在体内的自身修复也会出严重的问题。

两道防线对于酒精作用于DNA的损伤起到了联防联控的作用!

研究者ProfessorKatenPate在以往的研究中证实:在同时敲除ALDH2和FANCD2的小鼠给与酒精喂养下,DNA对乙醛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全部降为了正常的1/;就算不喝酒,小鼠也很容易产生癌症和造血功能障碍,甚至白血病。

只要人们活着,血细胞就在不停地更新再生,突变积累也会叠加并加速,最终暴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小鼠,造血干细胞也更容易凋亡,有时候甚至会导致骨髓的耗竭。

研究者搞了一批基因缺陷小鼠并给它们注射酒精来证实这个观点:不管是缺ALDH2还是FANCD2,又或者两个都缺,DNA的不稳定性都大大上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s)次数上升。给了酒精之后,SCEs更是暴涨4倍以上。酒精让ALDH2缺失小鼠微核(MCN:当DNA染色体产生畸变时细胞内出现的一种特异性结构)细胞数涨了2.9倍,两种基因都缺失的小鼠则涨了9.5倍!更别说很多染色体连形态都不正常了。

可见暴露于酒精(Ethanol)之后,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大增

左:有微核存在的红细胞比例

右:染色体异常细胞比例

小鼠异常染色体形态

科学家们使用一种移植的方法[9]来检测细胞功能,最终发现经过酒精“毒害摧残”的小鼠造血干细胞功能有了明显的下降,造血系统功能受损。这种功能的“损伤”和衰老造血干细胞极其相似,都是由累积性的突变造成的。

小鼠的异常染色体形态

最后要反复强调的是:受损的可是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损伤意味着这些异常突变会传递给下一代细胞,下下一代,再下一代……对所有生命体来说,这就是雪崩式的灾难。损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也许只能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抢救生命了!

再次敲黑板,饮酒要慎重,最好一滴都不要沾!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yixianyana.com/yyyy/87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