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医的术语比较抽象,怎么可以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比较容易理解。
最后想了想,还是借用一下西医的术语吧。
那么用西医的术语来解释的话,
中医是如何“杀”菌的呢?
那就从最近治疗的一例急性蜂窝组织炎病例说起。
老年男性,发热半天,最高体温40度,恶寒怕冷,下肢皮肤略红,局部皮温略高,下肢略痛,无打喷嚏,流鼻涕无鼻塞,无咽痒咽痛,偶咳。平时怕冷。舌淡苔白腻略黄,舌苔中间两侧舌苔部分缺失。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有蜂窝组织炎病史,有糖尿病病史,但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不吃任何药物了,血糖只是时高时低,但高的不是太多。
考虑急性蜂窝组织炎。
中医辨证,阳明太阴少阴病。
前胡桂枝汤合平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一剂半药之后,体温36.8度,之后体温没再升高过。局部皮温下降,局部皮温红减轻。
家属说,之医院输液,而且前几天都是反复烧好几天,只能靠打退烧针才能控制体温,得输液十几天才行。这次没想到不到两天体温就稳定住了,而且症状也减轻很多。
这个病西医很好理解,就是个细菌感染,关键是“杀”菌。
那么中医是如何“杀”菌的呢?
从这个病例来看的话,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直接“杀”菌
中医的很多?清热解毒药,西医药理研究,都具有广谱抗菌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这里的五味消毒饮就类似于西药的广谱抗菌药。但是五味消毒饮只能用于?“热”性的细菌和病毒,对于?“寒”性的细菌和病毒是不能用的。患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情况,有热的情况,所以五味消毒饮可以用。
二、?提高机体对广谱抗菌药的反应
体外抗菌效果是一回事,但是药物到达体内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还要有人体的免疫力配合才可以。中医?补气血?健脾胃的药物可以理解为就是这一类的作用。
三、?破坏掉细菌生存的环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内环境无非就是气血阴阳,痰湿水饮瘀血这些东西。在这个病例中,平胃散有?祛湿的功效,可以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
三方面同时下手,见效快一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种解释虽然有点牵强,但是我觉得容易被大众所理解。
就像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说是没有特效药物,但是。
一、没有特效药物,不等于完全否定,其他药物可能会有作用。
中医的很多药物本来就是广谱抗菌药,广谱抗病毒药物。而且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的话,病毒和细菌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性的,一种是?“寒”性的,西药里几乎没有可以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但是中药里有。
什么是“热”性的细菌和病毒,比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什么是“寒”性的细菌和病毒?比如普通的受凉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只能杀“热”性的细菌和病毒,对于“寒”性的细菌和病毒是没有用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杀这种“寒”性病毒和细菌的,是感冒清热颗粒,葱白生姜水这些东西。
所以受凉感冒之后,用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效果等药不好,甚至可能会加重,但是很多时候用感冒清热颗粒葱白生姜水发发汗就好了。
写到这里我都要快哭了,居然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解释中医,否则很多人看不懂。
二、中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人体对广谱抗菌药,广谱抗病毒药物的一个?反应。
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的核心病机是?“湿”。把这个湿祛掉了,那么这个病毒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见效就容易快一点。但是西药里边没有祛湿的药物,尤其是没有健脾祛湿的药物,所以只用西药的话,效果有时候不好。
“杀”菌和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如果能够同时兼顾更好,如果不能同时兼顾的话,一定是以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为第1位的,尤其是?慢性病,否则?“杀”菌的速度还赶不上细菌?“增长”的速度,这个“菌”永远也杀不完。
?支原体感染,很多慢性?妇科病,包括很多慢性?皮肤病,之所以这个病反复发作,不容易好,就是因为细菌的生存环境没有改变。
现在大家可以理解,
中医是怎么“杀”菌的了吧?
唉!
中医的术语解释起来太麻烦了。
我只能这么解释了。
要不很多人听不懂。
。。。。
End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