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middot每月书单上海科学

厚德立信,精益求精。

传播科学,提高国力。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泽远

No.1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肺系病卷

陈仁寿总主编;吴承艳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00元

书号:-7---6

推荐理由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肺系病卷》以中医肺系常见病感冒、咳嗽、失音、哮病、喘证、肺痈、肺痿、肺痨、肺胀9个病证为纲,通过检索历代中医药经典古籍,精选其中与该病证相关的论述给予摘录收集,并按照辨病名、辨病因、辨病机、辨病证、论治法、论用方、论用药、医论医案等项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剖析、分类标引、归纳综合,阐述历代医家对肺系病证的内涵描述及对病因病机、预后转归、诊断治疗的认识,总结他们诊治肺系病证的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揭示中医肺系病证的学术源流,展示古代医家对肺系病证的辨治认识与研究轨迹。

本书力求资料可靠、立足临床,从病证分类、内容取舍等方面体现研究与考证成果,特别是挖掘整理肺系病证体系,梳理辨治方法和规律,“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本书成为一部为中医肺系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学习和参考的重要工具书,既为现代临床诊治提供丰富资料,也为中医药科研、新药开发提供有效信息。此外本书所整理与研究的病证及其内容和体系,对现代中医肺系临床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SUMMER

No.2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英文版)

干福熹主编;李洪侯立松主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00元

书号:-7---4

推荐理由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由中国科学院干福熹院士领衔,来自我国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联袂创作,以丰富和翔实的国内外古代玻璃研究资料,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介绍了作者对中国古代玻璃成分进行的科学、系统研究;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体系、制造年代、制备工艺等的深入研究;还系统研究了中国早期玻璃的演变及与西方古代玻璃的对比,独创性地反映了中外在古代玻璃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

本书作为玻璃界、考古界和物化分析界多年合作研究的结晶,在研究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史方面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水平,与“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技术领域的指导意见相契合,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文化交流合作,从而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为文明的传承、交流互鉴提供必要支撑。

SUMMER

No.3

民国医家临证论丛

贾杨毕丽娟总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民国医家临证论丛

-7---8

民国医家论伤寒

59元

-7---7

民国医家论针灸

65元

-7---0

民国医家论月经病

59元

推荐理由

近代中医药期刊不仅承载了近代中医学科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医史文献资料,全面反映了中医行业的生存状态以及为谋求发展所作的种种探索和尝试,客观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术界的冲击和影响,也从侧面折射出近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动荡,时至今日,近代中医药期刊多已零散难觅,流传保存情况令人堪忧,大型图书馆鲜有收藏,即使幸存几种,也多成孤帙残卷,加之纸张酥脆老化,查阅极为不便。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海派中医研究和中医药医史文献研究,本丛书通过对《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分类整理,从中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内容,加以注释评述,编撰成“民国医家临证论丛”丛书逐步出版。目前出版包括伤寒、针灸、妇科三种,后续将整理出版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内容。丛书重点围绕理论创新、学术争鸣、经典阐述、临证经验、方药探究等主题展开研究,试图比较全面地反映近代中医药学术内涵和特色。

SUMMER

No.4

中原医家针灸特色技术

张大伟高希言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68.00元

书号:-7---0

推荐理由

本书选取18名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专家教授的27项针灸特色技术,从学术思想概要、针灸特色技术、练习与考核三方面进行编写,图文并茂,突出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流程图,方便学生学习掌握,以提升临床动手能力。该书强化临床治病的能力,突出实际操作技术,把操作的技巧与学术的认识紧密结合,将心领神会的临床绝招以真实镜头、用多种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开创线上线下互动学习、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传统的家传师承和现代院校的中医教育教学形式,为我国的中医教育探索了新的途径,为传承发展中原医家针灸特色技术做了一件大好事。

SUMMER

No.5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

王家良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00元

书号:-7---4

推荐理由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以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基础学科。它围绕临床疾病,从群体的层面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釆用量化科学的方法准确测量指标,并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展开严格评价,以期创造临床最佳硏究成果,为临床循证个体化实践保驾护航。

本书已经数次修订,已成为一本经典教材,由王家良主编,内容权威。本书从群体的角度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及预后等方面的规律,在如何科学地设计、测量和评价,如何排除各种偏倚的干扰,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重要性与应用性等方面独具特色,旨在使读者对疾病的认识,从个体患者表现上升到在群体中的共性规律的层次。本书系统阐述了有关病因学、诊断、防治、预后等临床科研的方法学基础,以及研究质量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读者对病因、诊断、防治、预后医学文献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增强真伪辨别力。

SUMMER

No.6

鳜组织学彩色图谱

陈晓武赵金良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80.00元

书号:-7---0

推荐理由

《鳜组织学彩色图谱》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经过多年试验成果精心编著而成。从鳜的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组织学和解剖学全面对鳜进行介绍,本书图片包含大体解剖结构和显微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整理了其他鱼类组织学研究的经典成果,通过概述鱼类演化、解剖、组织和发育学知识,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鳜。本书内容系统,图文并茂。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水产科研工作者直观地理解鳜主要脏器的形态构造,促进鳜的基础研究与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本书内容还可为水产院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SUMMER

No.7

鱿鱼资源节能高效捕捞装备与加工技术

黄洪亮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00元

书号:-7---5

推荐理由

鱿鱼是我国主要远洋捕捞品种,鱿钓渔业是中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本书介绍了LED集鱼灯的光学特性、阐述了节能型LED集鱼灯的设计与应用,构建了基于灯光罩网法的鱿鱼资源声学评估技术,研究开发了新型高效的罩网捕捞技术,开展了自动鱿鱼钓机和船载鱿鱼加工设备的自主研制,总结了鱿鱼船载冷藏保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鱿鱼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

本书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我国鱿鱼捕捞业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对我国远洋光诱鱿钓渔业产业发展的总结。全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供远洋捕捞专业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SUMMER

No.8

我在龙泉烧柴窑——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旅

吉洺萩李心源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88.00元

书号:-7---8

推荐理由

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球至今唯一入选的陶瓷项目。现今,包括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官博物院等全球顶级的博物馆以及不胜枚举的私人藏馆都有龙泉青瓷,并视为珍宝。

本书从两位作者在龙泉亲身体验柴烧的经历出发,把龙泉地区的青瓷文化的前世今生呈现出来,全文整体结构完整,文字流畅轻松,阅读性强;含青瓷等科普性知识,揭开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SUMMER

No.9

华人数学家的故事

[美]李学数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58.00元

书号:-7---6

推荐理由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数学家。国外曾选出人类最伟大的个科学家,有7位中国科学家赫然在列,其中数学家刘徽、秦九韶、朱世杰、祖冲之分别位居第14、33、39、51位。现代则有华罗庚、陈省身、丘成桐等国际知名的华人数学家。而《华人数学家的故事》就展现了这些杰出华人数学家取得的成就、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多才多艺的人生。

作者李学数,美籍华人数学家,曾编写了经典著作“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系列,他与世界级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等有直接的交往,甚至是一起做过学问,这个机遇绝非一般科普作者所有,所以全书到处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另外,全书以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将一般人认为枯燥的数学史、平淡的数学家生涯,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地展现出来,以改变对数学的看法。相信通过阅读这本著作,会让大朋友小朋友们领略数学之美,爱上数学。

SUMMER

No.10

观禾——我们的稻田故事

夏菁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50.00元

书号:-7---1

推荐理由

书稿记录了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举办的观禾计划——网红大米养成记全过程,以及作者对这一项目的思考。

观禾计划是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内推出的以“孕育稻香,收获希望”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土地整治+自然教育”形式,邀请社会公众持续参与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yixianyana.com/ysbm/92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