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危重型胰腺炎的预后因素一项前瞻

危重型胰腺炎的预后因素: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背景回顾

年,国际胰腺病学联合会提出了基于决定因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determinant-basedclassificationDBC),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将亚特兰大分型(revisedAtlantaclassification,RAC)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划分为重症和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riticalacutepancreatitis,CAP)。CAP是指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并发了持续性的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organfailure,POF)以及感染性的胰腺坏死(infectedpancreaticnecrosis,IPN),是最为严重的AP分型,虽然在AP中占比最低,却是目前AP治疗难度最大、死亡率最高的。即使在国际医疗水平较高的胰腺炎治疗中心,CAP的病死率亦可高达35%。医院,CAP的病死率几乎为%。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道CAP的预后因素及外科治疗策略。

发表期刊

医院胰胆外科、医院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团队(MDT),结合本中心丰富的临床数据,通过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设计,首次总结了危重型胰腺炎的预后因素,提出了我们的独特经验,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消化病学期刊《DigestiveandLiverDisease》(IF=3.29)。

研究内容概述

前瞻性纳入医院胰胆外科近年来连续收治的CAP患者例,重点观察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和外科治疗策略三个方面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F)(OR=5.3;95%CI,1.5-18.2;p=0.)、长时间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5天)(OR=6.4;95%CI,1.2-54.3;p=0.)、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OR=4.6;95%CI,1.3-15.8;p=0.)、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OR=3.7;95%CI,1.5-8.8;p=0.)以及降阶梯(Step-down)策略(OR=3.5;95%CI,1.2-10.1;p=0.)是C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早期预警这些影响CAP预后的因素,以期进一步降低CAP的死亡率。

研究意义

这一前瞻性的临床队列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宗的关于CAP的病例报道,不但为CAP的预后判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CAP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线索。

第一作者

申鼎成,医院普外科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胰腺疾病和疝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在投SCI论文2篇,发表核心期刊CSCD论文10余篇。

共同一作

王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11级八年制,现交换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通讯作者

黄耿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胰胆外科主任、医院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团队负责人,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mJTransplant、Transplantation、DigLiverDi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yixianyana.com/ysbm/58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