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
问健康画报记者
唐晔
采访笔记
我主张有选择,有针对性使用经典。毕竟,经典产生的时间,地点,语境,环境,人文与现在有太大差异。读的是中医,做的是外科,现在回过头再研究中医,更能体会天人合一的意义。中医在外科的术前,术中,术后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重症胰腺炎,胆道结石等,屡试不爽。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顾宏刚。擅胆胰手术,肠胃肿瘤疾病等。如果有时间,他愿意去美国做基础研究,美国进修的二年,导师的话使他触动,是救几个人与救众多人的命题。基础研究现在看来很伟大。这个年代的人,总有那么几首歌让他们低吟浅唱。他喜欢谭咏麟,张学友,罗大佑,赵传的那些老歌,在茫然低落时,用歌声疗伤。在未来的日子,他希望成为一个更温和的人,轻柔地做手术,悦纳周围的人事,对妻子深情地唱一曲《爱在深秋》。从医:拿得起,放不下
很多学医的人,一开始并不知缘由,但学过后,却发现已无法放下。顾宏刚学医,也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潜移默化。91年参加高考时,主动报考中医的并不多,当时他觉得中医涉及到人文、哲学,似乎比其他专业更加复杂有趣,于是填志愿时他什么都不想,一心奔着中医去了。顾宏刚的爷爷也是医生,虽然在他七八岁时就已过世,他对爷爷的记忆也渐已模糊,但天人合一、整体治疗的理念一直在顾宏刚脑海。也许正因爷爷的熏陶,让顾宏刚对中医心存执念。而顾宏刚在实习时又接触到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的临危不乱、如韧如丝;如此收放自如的气势令他惊鸿一瞥,无法忘怀。外科医生们的治疗方法、性格甚至从医的自豪感打动了顾宏刚,他说,外科医生才是我梦想中那个医者的模样。于是,毕业之后他选择了普外科。从一开始学中医,到后来致力于外科,似乎现实已与儿时的梦想背向而行,然而治病救人的愿景却从一如既往。其实,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顾宏刚又发现了中医的奇妙,于是重新回归中医,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长期中西医的熏陶,让他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医的精髓,接下传播中医文化的重担。中医,西医,到中西医结合,顾宏刚画了一个圈,又走回了起点。但这并非完成式,而是进行时,方式的改变不会动摇他在从医之路上的径直向前。现在的顾宏刚说,如今我没什么兴趣爱好,诊病、开刀就是最大的爱好。年少的懵懂不再,只留热爱和责任在心间。从医已融入他的骨血他的世界,完整了他的人生。
手术:如履薄冰,如鱼得水
外科医生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的。然而,他们的成长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们的失误可能造成终身伤害,因此比其他人更为小心谨慎。顾宏刚亦如此,多年的从医经历让他不敢看轻了每次手术,术前他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脑子像上满发条的机器,一如绷紧的弦;而手下却要自如细致,如鱼得水。顾宏刚人高马大,在手术台上却是细腻婉约,他总是希望自己的手法再柔和些、再精准些,让病人感受到温柔相待,才能放心托付。有人说外科医生容易出名、更易得誉,却不记得他们承受的压力、背负的重担。外科医生总是成功与风险并存的,手术台上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病人的托付,家属的期盼、同事的信赖;如此厚重的情感在身,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正因如此外科医生才难做,也正因如此,他越做越难以放弃。什么也无法代替手术过后救回患者的欣喜、研究出更有效治疗方式的快乐。医者之路向来不是坦途,但顾宏刚不惧挑战,碧血丹心,总能一桥架医患,天堑变通途。
口述实录
《问健康画报》:中医治疗胆结石或身体恢复方面的效果明显,其中的原理和药愈特点是什么?顾宏刚:中医胆石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肝胆气郁型,年轻人比较多,跟饮食有关系,饮食不注意了可能会疼,有时候脾气一急,肝区胀痛就要发出来。还有一些是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有时候有些毛病也说不清楚,经常有些口干、晚上睡不着觉、盗汗等,是肝阴亏虚型。
《问健康画报》:您擅长什么手术?顾宏刚:我做的比较多的是胃肠癌、胆胰手术、甲状腺手术,还有就是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最擅长的还是胆胰手术,比如胆道的手术、胰腺癌的手术等。《问健康画报》:同样是外科医生,西医的外科医生和龙华以中医为特色的外科医生有什么区别呢?顾宏刚:手术中区别不大,但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中药。刚才举了胆道的例子,再举一个胰腺炎的例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非常高,过去达到40-70%,现在也有10-15%,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来说,能够救回来就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医院在重症胰腺炎的抢救下,会用皮硝外敷、大黄灌肠、静脉用的丹参等中医手段,能够提高疗效。对我来说,只要能够治好病,各种方法都会用。《问健康画报》:您遇到过什么挑战?顾宏刚:最近有个病人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病人是低位的直肠癌,在盲肠上又长了肿瘤,有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另外,他只有一个肾脏,总之,身体基础特别差。我联合了心内科、肾内科的医生来商讨怎么来完成这个手术,把病人的风险降到最低。他由于心脏病经常服用抗凝血药物,但是对于我来说,动手术就希望停用抗凝血药物--很矛盾。心内科明确告诉我,病人的抗凝血药物不能停,所以……估计手术中是个挑战。
《问健康画报》:您觉得,病人和医生是一种什么关系?顾宏刚:应该有基本的信赖感,现在比较缺乏,正因为缺乏,所以是非常重要的。我理想中的状态是,医生给病人的建议是从专业角度权衡利弊之后最佳的选择,能够信任医生,配合医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问健康画报》:如果病人问,我凭什么相信你,您如何回答?顾宏刚:我通常会说,医院不是监狱,并不会强制你,但我的意见是出于自己专业的考虑,为你的健康着想,会建议你开刀、服药等等。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即使是我的家人我也不会这样做。有些病人会比较极端,但这也是他的选择权力,我们不能替他来做决定。我会与他沟通清楚,让他了解后果,再做决定。《问健康画报》: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顾宏刚:好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要有极其强大的责任心。不见得手术量高就是好医生。有些医生门诊、手术量很大,但是没有时间关心病人。责任心体现在--第一,身体治好了,身体上做了一个改变;第二,心理上要给予信心和安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